聚焦医疗健康,打造家门口幸福圈 浦东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再升级
东方网记者刘轶琳5月22日报道:日前,由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牵头的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情况协商监督”调研座谈会在融智汇康复医院召开。会议聚焦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提质增效,围绕老龄化需求、资源整合、智慧化应用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,为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活圈凝聚共识。
调研先行:从“够不够”到“好不好”
会前,相关人员参观融智汇康复医院,详细了解其康复医疗特色服务。浦东新区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严永忠在座谈会上指出,金杨新村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,居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突出,他强调,需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康复医院与养老资源深度联动,构建多层次健康服务体系。
金杨新村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延海荣介绍,街道近年通过深入与社会化资源的融合、引入专业康复医院等举措,全力满足居民个性化医养服务需求。融智汇康复医院执行院长沈国珍表示,医院着力推进服务能力建设,以健康为中心,多学科协同,将康复贯穿于预防、筛查、诊断、治疗、护理、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全过程,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。
委员建言:医疗健康需“融”入社区
展开全文
政协委员的发言紧扣“融合”与“创新”关键词。金杨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陆炜锋提出,希望融智汇康复医院扎根金杨社区,在发展中实现与社区共“融”,成为金杨新村街道的“社区合伙人”,与街道实现健康共建与共享。
融智汇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耿梓轩表示,医院将与各部门紧密配合、协同工作,做好“慢病康复社区行”公益项目,加强数字化、智慧化技术在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应用,让居民家庭享受到更优质、更便捷的“家门口”健康服务。
浦东新区香山中学校长李擎昊从教育视角建议,将青少年慢病康复、心理疏导纳入“15分钟生活圈”服务。民盟上海市银行综合总支部委员会主委林小红关注“职业病群体”,呼吁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,借助小区楼栋微信群推广慢病科普,群策群力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能力。金杨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罗冉芳陪同调研。
评论